低碳智慧

不老之约查看视频
低碳

能源系统

发布日期: 2016-07-29 点击次数: 83257

 基本要求 :

       1、在城区能源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遵循高效利用、梯级利用、回收利用和清洁利用原则,合理确定能源结构与规划布局,为新城低碳发展建立基础。 

       2、积极采用太阳能光电光热、地源热泵、海水源热泵、风光互补路灯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大目湾的居民,商业,交通提供可持续能源。

       3、新城建设中优化能源系统和供能结构,争取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到 100%,避免因同时使用多种能源而造成浪费。 

 能源规划 

       1、对城区电负荷、热负荷、冷负荷、气负荷、水负荷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建立新城合理的用能结构与长远的规划布局。 

       2、利用太阳能光伏、风能及生物质能发电时,发电系统应与城镇电网并网,并应根据气象资料、并网情况、组件特性等合理设计与监测。

       3、区域能源系统型式应根据社区规模、服务区域功能、冷热负荷,综合考虑气象条件、能源结构、价格、政策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综合论证确定。

       4、区域内建筑群布局应有利于建筑冬季避风、夏季自然通风和太阳能利用,并有效降低热岛效应。

       5、城区内道路照明设计应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维修方便的原则进行。

 能源设备 

       1、 区域能源系统设计时应按照系统整体能效最优原则确定最佳供能半径与输送管网的保温措施。 

       2、 区域能源系统应在建筑用户接入口装设冷(热)量计量系统,并具有远程传输功能。 

       3、区域内变压器应选择低损耗、低噪声、并达到国家相关要求。

       4、可根据社区水系和浅层地热能分布情况,遵循冬夏负荷匹配原则设计采用浅层地源/水源热泵系统。

 

 能源项目 

       1、 积极推行城区建筑的太阳能利用技术,统筹安排新城 10%的公共建筑屋顶面积使用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工程,重点落实试点建筑工程的光伏一体化项目。 

       2、根据新城开发进程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积极推进宾馆、酒店的餐厨垃圾生物质能利用项目。

       3、积极推进新城内规模建筑使用水源热泵技术,近海地段建筑宜在考虑技术及经济可行性的基础上采用海水源热泵。

       4、建议新城根据风能资源及城区景观功能规划安排,因地制宜地发展风能发电项目。

       5、新城结合天然气规划,在满足常规用气的基础上,保证区内公共交通的天然气供应需求,并提供配套设施。

       6、提高常规电能的利用效率,区内照明工程应采用安全节能LED 灯具,鼓励根据实际条件采用风光照明结合技术。


 

产业系统


 基本要求 

       1、依托大目湾区域背山滨海所具有的独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与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以旅游度假、会展博览、休闲养生及低碳生态技术集成示范等为特色的高品质服务业,并通过要素凸现实现产业聚集和声誉。 

       2、发挥新城临海的区位优势,结合游客的养生度假及拓展需求,发展与海洋资源相关的低碳产业项目,包括海洋博览、技术研发等,促进区域经济叠加发展。 

       3、 加强优势功能与区域间的联动,实现与相邻区域产业功能相协调,形成产业的区域特征与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4、加大对符合产业定位并具生态低碳特色的企业吸引力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撑,为创业人士的才华施展与发展提供政策和环境支持。

 旅游产业 

       1、旅游设施 :旅游景区交通工具全面采用清洁能源,鼓励使用电动车、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汽车;景区照明宜采用风能与光能互补产品,起到节能降耗作用;景区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铺设,利用树木作为隔离手段,建设具有“绿荫覆盖,透气透水”的生态环境效应。 

       2、景区智能 :完善景区监控网络系统,实现景区资源数字化网络管理;景区内示范设置“碳减量计数器”,引导游客计算碳排放量,在过程中引导游客的低碳生活理念。鼓励资源的重复利用,旅游产品再使用率高于 80%。

       3、景区管理 :充分利森林、海洋、湿地、海塘、河流等自然高碳汇体资源的价值,提升自然旅游吸引物的质量;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通过“低碳景区的创建系统工程”,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新产业 

       1、与周边区域产业园区功能合理定位与分工协作,建设科研成果集聚和转化基地,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带动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依托以海洋优势,发展海洋博览产业,加快会议、论坛、展示、博览与商务交流等高端服务产业发展;合理构架服务业产业链,形成与旅游互动的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态与环保等研发产业,构筑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 

       3、 以低碳特色产业聚集为目标,建设产业培养基地,引进和扶持高水平教育培训中介机构、知识创意团队,提升区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4、基于象山特色“不老文化”,有机整合养生、旅游、研发等产业项目,形成围绕“健康养生”发展的产业链。重点发展医疗保健、康体健身等产业。 

       5、 合理定位房地产业市场,并逐步发展以养生休闲为主导的新型配套体系,建设综合性的康体健身中心,发展特色专科医疗,将养生与娱乐以及教育、家政等社区服务业结合,构建宜居城区。